>首页> IT >

环球观焦点:情归大海 思念永存 哈尔滨推行海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引导文明新风

时间:2023-04-03 08:59:00       来源:东北网

黑龙江日报4月3日讯“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思念渺无畔……”3月30日,哈尔滨市皇山公墓,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共祭仪式。数十位曾经参加过哈尔滨海葬活动的逝者家属齐聚于此,共同缅怀逝去的亲友。

北纬38度16分,东经121度43分的南海海域,一座城市关于生命的记忆蕴藏于此。


(资料图)

不留躯体、不进陵园、没有墓碑、没有牌位,15年,2093位冰城逝者在这片海域海葬长眠……

从土葬、火葬到如今的海葬,安葬形式的逐年转变折射出哈尔滨市殡葬部门深化殡葬改革的决心。而海葬更是在倡导生态安葬新风过程中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

2009年起,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通过政策制定、广泛宣传、完善服务,让海葬被越来越多市民所接受和选择,32次集体海葬申请人数逐年递增。政策与服务并行,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探索的内陆城市开展海葬活动模式让“入海为尊,向海而生”的绿色殡葬理念在更多人心中植根。

枕浪而息 长眠大海

碧波荡漾,海风轻抚,鸥鸟旋鸣,舰舷摇曳……

3月19日,哈尔滨市第30次骨灰海葬告别仪式在大连海域举行。

8时30分,伴随着汽笛声,载着75名逝者骨灰的海葬专用船缓缓离港,驶向指定海域。

“徐徐的海风是探寻亲人的脚步,蔚蓝的海水是思念的泪水,宽阔的海面是拥抱亲人的胸怀……”骨灰撒向大海前,一场追思会在船舱内举行。8时45分许,海葬船抵达大连老偏头海域,海葬正式开始。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逝者家属们用白色丝带系住可降解骨灰罐,再捧上一束菊花敬献,将骨灰罐放入海水中。望着慢慢沉入大海的骨灰罐,许多逝者亲人的泪水夺眶而出。

“父亲在遗嘱中交代要把骨灰撒入大海,今天能够实现老人的遗愿,我很欣慰。”当天来送父亲最后一程的潘先生表示,老人的选择作为儿女十分理解也支持。“这种身后骨灰处理方式不仅环保,同时也给国家节约了土地,为我们后辈树立了榜样。”潘先生说。“母亲生前说,骨灰撒海不占用土地,也算是为生态环保作了一点贡献。我们为她的胸怀感到自豪。”前来为母亲“送别”的孟女士表达了和潘先生同样的观点。

“从2009年哈尔滨举行首次集体海葬活动至今,报名参与海葬活动的人数逐年递增,由此可见生态安葬的理念正渐入人心。”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党委书记王玫出具的一份哈尔滨市海葬活动统计表显示,2009年哈尔滨市首次骨灰撒海的逝者有16人,2014年骨灰撒海逝者首次突破100人,2016年骨灰撒海逝者突破200人,2019年骨灰撒海逝者接近400人。据了解,受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哈尔滨市骨灰撒海活动一直未能全面顺利开展,但预约始终在继续。按计划,2023年,清明节前后哈尔滨市将在大连举行五次集体海葬活动。

费用下调 助力推广

2016年曾为亲属进行过海葬的孙女士,今年再次报名参与。“今年海葬的费用下调了1000元,而且出行的方式也更加灵活便捷,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对这种生态安葬方式的鼓励与支持。”谈起哈尔滨海葬服务的变化,孙女士颇为感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海葬被更多市民理解、接受并选择,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从政策到服务不断进行优化。通过调整出行方式,使海葬基本费用由原来的3000元下调为2000元,费用主要包括两位家属携带两份骨灰,以及当地接驳车租车费、海葬租船费、鲜花、海葬降解罐、海葬证书等。

据了解,为鼓励骨灰撒海,从2016年4月起,我省全面实施骨灰海葬补贴政策,即每户骨灰海葬补贴标准1000元(一户居民原则上可携带两份骨灰)。截至2022年末,哈尔滨市已为883个家庭发放海葬补贴88.3万元。“下调费用,补贴持续,既体现了政府的价值导向,也表达了政府对海葬的肯定,可以给予死者家属极大的心理安慰,鼓励市民选择海葬。”王玫说。

近年来,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还不断优化服务。“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许多省内逝者家属也纷纷在哈尔滨报名参与海葬活动,以往出行方式是报名者需在哈尔滨集合后共同出发抵达大连,过于机械。今年我们取消了这一限定,只要在海葬举行的规定时间抵达大连即可,方式任选。”哈尔滨市海葬服务负责人刘新明说。

骨灰撒海前放飞白鸽,寓意生命的延续;返航时,免费提供海鸥粮,慰藉家属空荡的心灵……“我们从逝者家属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让海葬服务更有温度。”刘新明说。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曾经参加过海葬,但目前无法抵达大连进行现场祭扫的家属需求,今年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还举行海葬共祭仪式,用视频、鲜花、纪念牌遥寄哀思。

绿色安葬 冰城引领

“海葬是推行绿色殡葬的有力举措,它打破了‘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体现了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谈起海葬优势,王玫表示,海葬是一种环保的安葬方式,避免了墓地占用土地资源的问题,也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海葬的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购买昂贵的墓地,也不需要支付过高的墓地管理费用。

王玫举例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处墓穴面积占地0.5平方米左右计算,2009年至今海葬的2093份骨灰总共占用1046.5平方米的土地,海葬相当于新增1046.5平方米绿化区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何实现骨灰多元化处理,是近年来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在殡葬改革过程中思考最多的问题。该中心曾对多个城市的生态安葬进行考察,发现海葬是骨灰处理的极佳方式。然而哈尔滨作为内陆城市,仅有一江相邻,而松花江是哈尔滨市的备用水源地,不能作为抛撒骨灰的场地,最终将大连港南海海域7.5海里处确定为哈尔滨集体海葬之地。据了解,该海域是国家海洋局指定的骨灰抛洒海域,而且大连与哈尔滨之间交通也很便利。

“经过15年探索,如今,哈尔滨市海葬已经步入常态化,今年我们预计将海葬延续至11月,逐步实现海葬的全年常态化举行。”王玫告诉记者,今年重启的海葬活动不仅有本地市民参与,还有来自鸡西、佳木斯、大庆等省内多个地市的市民报名,以及来自长春、北京的市民参加。

“我们将继续加大绿色生态殡葬的推广力度,不断扩大海葬的比例,同时不断优化服务,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王玫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