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双鸭山:推行“田长制”补齐乡村振兴“短板”

时间:2022-03-24 13:26:02       来源:东北网

“民以食为天”,只有保住了耕地,永续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推进乡村振兴,就必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近年来,四方台区把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作为根本任务,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田长制”改革实践,以保护、管理、利用好土地资源为总抓手,重点围绕“管什么、谁来管、怎样管、管得住”的问题来搭建组织架构、建立体制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落实各项措施,使黑土耕地保护初见成效。

关键词:突出改革成果的集成机制,解决“管什么”的问题

为明晰林地、草地、城乡开发建设用地等各类空间管控边界和“田长制”管护边界,运用区域空间规划和三调成果,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及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区三线”框架基础上,确定了“田长制”保护耕地面积11.3万亩,划分农作物生产功能区9.3万亩,全域耕地在土壤质量类别划分中均评定为安全利用类,进一步明晰耕地、林地、草地、村庄建设用地等各类空间管控边界,理顺了黑土保护与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各级田长对“管什么”有了明确认识。

关键词:突出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解决“谁来管”的问题

采取“3+2”的分级管理模式,按照各级田长、保护标准、实际经营人动态改变和保护边界、地块划分、承包权人常态不变的“三变三不变”原则,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田长和镇、村二级网格员,并实行土地承包者、实际经营者为地块“双责任人”的管理制度,分级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使各级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田长制”属地管理职责。聚焦黑土耕地与山、水、林、湖、草的整体关系,实行多长合一、一岗多责,从区、镇、村三级分设的82人,整合到多长合一的36人,精简率达56%。全区确权1.96万个耕地地块、8个有林村、3条河流共落实网格长53人,双责任人4303人,进一步节约了人力成本和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田长制”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突出精准分类的治理机制,解决“怎么管”的问题

推进侵蚀崩塌受损耕地和退化耕地治理,对主城区20万平方米采煤沉陷土地和棚户区搬迁土地进行生态修复,提升耕地增量;大力推广耕地轮作、深翻技术,2021年轮作试点面积1.33万亩,同比扩大2.2倍,连续三年深翻深松耕地10万亩,具备条件的耕地实现应翻尽翻;2021年完成市辖四个行政区唯一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分步推进5个行政村整村污水治理和5个自然屯单户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力争提前实现全省“十四五”村屯污水治理目标;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进程,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实现100%;大力推进农业“三减”示范基地建设,“三减”面积达13%,并逐年增加。同时,利用遥感监测、物联网等技术,开展黑土保育及土壤温度、湿度、养分等实时监控,用数字技术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区土壤定点检测指标有机质含量由2018年的平均每千克37.02克提高到44.14克。

关键词:突出全民参与的激励机制,解决“管得住”的问题

通过“田长制”培训、颁发田长、网格长证书等方式,充分激发各级责任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制定实施“田长制”考核奖励机制,对优秀村级田长、网格长、“双责任人”分别给予资金奖励、物质奖励和农资奖励,充分调动基层田长、网格长、“双责任人”主观能动性,保证一线工作质效;通过开展多角度的宣传,加强政策解读和信息发布,逐步提升各级责任人爱土意识和护土能力,真正引导全民爱土,充分营造“田长制”普及化社会氛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后,四方台区将严格落实国家、省、市黑土保护相关要求,进一步压实责任,优化“田长制”改革措施,采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土地流转推广农业的良种良技,用精细管理做好土地存量管理;通过双丰村生态修复项目和主城区腾空土地复垦复耕项目的实施,在补充耕地上做好增量;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建设智慧农业,用数字赋能优化管理,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珍贵资源,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基础,为全市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关键词: 四方台区 民以食为天 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