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漂浮植物。
(资料图片)
黑龙江日报7月20日讯 在鹤岗城边,有这么一个城里人、村里人都喜欢前往的打卡地,因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宜居而被称作“桃花源”,这里就是东山区蔬园乡的前进村。
19日一早,记者慕名来到位于村头的1号湖边,近3000平方米的水面平如镜面,花草树木倒映,10多位垂钓爱好者专注盯着鱼漂,好一幅山水田园画卷。
陪同记者前往的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伟介绍,这里就是被称为小微水体的弃管沟塘,治理前因水体富氧化被水草、藻类覆盖,影响了水质,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变成垃圾抛撒地,成为影响百姓身边环境的管理盲区。
为提升人民群众身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按省总河湖长5号令要求,鹤岗市东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面开展小微水体排查整治,区总河长亲自靠前指挥,打通河湖管理“最后一公里”。
管水治水到村入户
按照省、市关于迅速开展小微水体排查治理通知要求,东山区快速响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立即组建工作专班,对全区范围内所有坑塘、沟渠、堰坝等水体进行全面排查,把小微水体治理纳入河长制工作。
区里组织乡镇、村屯进行业务培训,抽调专职排查人员,实行网格化排查机制,采用“一看、二嗅、三拍、四测、五问”方式,摸清小微水体底数,对省级下发疑似图斑逐个排查,对名称、方位、长度、面积等信息登记造册,全部建立区、乡、村三级河长,确保所有小微水体实现管理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先后核查图斑4024个,确认小微水体502个,真正实现管水治水到村入户。
精准施策生态治理
小微水体规模小、数量多,在群众身边,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东山区把小微水体整治作为实现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和卫生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人民至上、经济适用、绿色安全的原则,以实现“三无”为目标,精准施策。
他们仔细分析小微水体存在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在排查蔬园乡小微水体过程中,发现前进村2个小型水域存在富氧化问题。针对此问题,东山区组织相关部门及技术专家现场把脉确诊,制定整治方案。
结合前进村桃花源公园建设,对4个水域小微水体进行综合治理。区里投资5万余元,出动30余人次,机械2台,用时4天,目前已将2个水域富氧植物全部清理,并将4个水域串联,引入活水,种植净化水质水生植物,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水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区里在4个水域周围栽植柳树等乔木200株,福禄寿、荷兰菊等花卉1.2公顷。通过小微水体整治,提升了该水域水质,“黑水潭”变“清水池”,改善了生态环境,建成了桃花源公园,成为城乡群众游园、休憩、旅游首选的市郊场所。
治管结合形成长效
为巩固小微水体排查治理成果,东山区积极建立健全小微水体日常管护机制,明确小微水体“一长两员”、建立“五个清单”,健全保洁机制,全面落实小微水体日常巡查管护。
将小微水体治理和保洁工作纳入河长日常工作范畴,通过制定考核、督查、问责机制等,加强辖区内小微水体长效管理。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逐步打造示范点、示范村,全面建立治管结合的小微水体长效管理工作体系,落实安排小微水体治理和长效管理资金。
总结好的做法、宣传先进人物、挖掘工作亮点,扩大影响、争取支持,并以制度形式固化小微水体长效管理经验,营造持续长效治水氛围。同时鼓励各乡镇办事处选派一批群众担任民间河长,管好自己房前屋后、公共场所中的小微水体,营造“沟顺、渠畅、塘清、坝净”的秀美水生态氛围,引导居民向绿色生活方式转型。
山因水而灵秀,城因水而妩媚。下一步东山区将继续加快推动小微水体整治,以控源截污为根本,采取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水系连通等综合措施,开展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有效防治黑臭水体,实现小微水体“三无”,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宜居水环境。